5·12汶川地震纪念丨何兵:九年过去了,那一幕幕记忆犹新
编者按
虽然已经过去九年了,但是那关于5·12汶川大地震的一幕幕场景仍然记忆犹新。何兵老师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当时地震发生、重建过程中的一幕幕,开启了记忆的闸门,我们要在这里重新建造伟大的城市,并精彩地活着!
虽然已经过去九年了,但是那关于5·12汶川大地震的一幕幕场景仍然记忆犹新。
2008年5月12日下午本来准备去都江堰聚源镇和镇书记讨论聚源画家村的概念规划思路。临出发前,在二楼办公室听到东马道街传来轰隆隆的声音,起初以为是推土机,突然感觉房子晃动起来,同事惊呼是地震!忙往桌子下钻,不行!电脑桌面就是薄薄的一层中密度纤维板。我说快跑下楼!很快跑到一楼院子里,但见地面如波浪起伏,汽车随着波浪上下摆动,汽车防盗报警器响成一片。西面北斗星商住楼的塔顶摆幅有几十公分,就快要掉下來了。强烈的地震持续近二分钟,当时想,如果这是世界末日也只有认了。
北门大桥 5·12大地震刚停 2008.05.12
终于地震停了下来!仿佛从灾难中复活过来,院里的同事陆陆续续下到院子里,个个惊魂未定,彼此述说着刚刚经历的险况和恐惧。院里临河边的18墙厚的危房都沒有倒,成都应该基本是安全的!这時才发现通讯完全中断!手机已无法使用。确认同事们都安全后,开始猜测家里人的状况,家人若在家里,建筑是剪力墙结构,应该是安全的;女儿在学校教室的楼层不高,跑下楼容易,学校管理规范,也应该安全。
长顺街街头 2008.05.12
后来,从收音机听到,地震的震中是汶川映秀,一位家在都江堰的女生一下子就哭起来了,都江堰和映秀太近了!所以,5·12大地震后有个强烈的意识,就是要感谢成都的先民把城市选在了远离龙门山断裂带的位置。当然,后来才逐渐知道这次强震竟然夺去了约7万人的生命!
泡桐树小学 2008.05.12
从单位回家的路上发现,人们都本能的滞留在街头,远离建筑的威胁,各学校门口是焦虑的家长们。人们面色凝重,行色匆匆。到了泡小,发现学校有序地放学,孩子们面无惧色,被告知女儿已被接回家。在小区门口见到女儿,她竟高兴地做个怪相,原来当时她们正在上体育课,并未觉得恐慌,反而觉得好玩,所有的人都从家里来到街头,街道从来沒有这么热闹过。当天晚上的新闻让我们知道,距成都仅六十多公里的都江堰遭受了严重的灾难!
人们都不敢回家住,那半个多月我们一家就寄宿在宽窄巷子的花间,白天准备人民南路的国际征集方案,晚上就铺地铺睡在花间的厢房。能有穿斗结构的容身之所,真是幸运,还得感谢主人家收留我们!
震前 道解都江堰 大坝 2008.01.23
震后 道解都江堰 废墟 2008.05.22
十天后,第一次进都江堰。道解项目大坝是安全的,但是其附属建筑损坏严重,从地震前后照片对比可以看出来,尤其是屋面的小青瓦被筛了一地,毕竟这里距离映秀更近了。道解項目的总经理陈尔盖多处粉碎性骨折,经历了传奇般的脱险、得救和康复过程。道解项目投资方梅帅元坚定推进项目,并强化了全国首个废墟剧场的概念、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理念。道解都江堰于2010年4月5日试演,成为都江堰灾后重建最重要的文化产业项目。我们的团队完成了演出场景的综合设计,更深刻领悟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道法自然的伟大。
震后道解都江堰 模型 2008.10.20
震后道解都江堰 工地 2009.09.29
那次的都江堰之行,印象最深刻的是观察学校废墟。面对聚源中学和新建小学的建筑坟场,深深地感到建筑师的无奈和尷尬!那一条条预制板挂在墙上,就象巨幅的面条!有多少孩就是被预制板夺去了生命。那些悬在空中的残垣断壁,让我们想象当时那个房间里的孩子经历了怎样的绝望般的恐惧!聚源中学的一位家长、一位父亲站在废墟上指着那根柱子中的钢筋,不断地重复:如果不是柱子的配筋偷工减量,我的孩子就可以活下来!为什么旁边的民居沒有垮?为什么很多传统建筑沒有垮?甚至老式的砖木教室沒有垮?这么多学校垮了呢?!
震后 聚源镇民房 2008.05.22
震后 屹立的传统建筑 2008.05.22
学校的废墟里有很多外来者在找寻什么,似乎是想记录一些震憾的场景。废墟里散布着孩子们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仿佛那些小生命已经和这些瓦砾混在一起。还是家长们最懂得自己的孩子,在瓦砾前摆上了孩子们喜欢吃的苹果、巧克力,还有冰淇淋和饼干。我们试着和一位失去孩子的父亲交流,其实刚刚过去十天,这个男人慢慢地像在说別人家的事情,但是谈话的氛围很压抑,两位院领导把目光投向別处,怕忍不住流泪。
震后 都江堰市新建小学 2008.05.22
废墟中有一种笑容是寻到了可以让生活继续的零碎家当;另一种笑容是我鄙视的!他们以消费他人的痛苦为乐。
震后 新建小学 学生家长 2008.05.22
震后 林校宿舍 2008.05.22
震后 聚源中学 2008.05.22
一个月后又去都江堰,是为了都江堰灾后重建全球征集方案。虽然是无偿的,但是仍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优秀设计机构云集都江堰,体现了设计师群体在人类重大灾难面前的职业道德。我们有幸和台湾大学城乡所组成联合团队,并共同工作近一个月,与夏铸九、刘可强、陈玉贞教授等成了永远的朋友。我们联合团队的概念方案的核心理念就是上善若水、道法自然,构建统筹城乡的林盘城市发展区带。
震后一个月 全球征集 2008.06.10
待三年后回访时,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取得了全世嘱目的巨大成就,并成为全球灾后重建的范例。其中也包括我们团队完成的道解都江堰、建工紫荊城等。
震后 都汶高速的车队 2008.11.12
震后 震源点石滩 2008.11.12
大地震六个月后我们才接到汶川县威州镇的灾后重建设计任务。车队通过破碎的山体确实胆战心惊,沿途断裂的桥梁、滚落的巨石、掩埋着的车辆、如水墨画般的山体滑坡塌方,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山河破碎、天崩地裂!
在映秀震源点-蔡家杠牛圈沟,从地下喷出的300万立方米岩石填满了整个山沟。从那里捡到的一块岩石今天仍然放在我的办公桌上,那条沟应该被植被覆盖了吧。
震后 萝卜寨废墟及孩子们 2008.11.12
萝卜寨距有3000-4000年的人类居住史,是全世界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5·12大地震使整个寨子沦为废墟,但是勇敢、淳朴的羌人似乎习惯了在艰苦环境中的生存发展,河对面山体滑坡形成的画面在上世纪就是这样了。寨子里的孩子们满是开心的笑容,预示着他们会战胜灾难,开始新的生活。羌人是值得尊敬的民族!
奎星楼街 明堂 2014.07.09
明堂 银杏树阵 2015.12.12
5·12大地震,既是一场灾难,也是一次历史机遇。正如恩格斯所说:“沒有哪一次巨大历史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经历这次灾难的洗礼,成都人民更加珍惜生命、享受生活,更注重生命质量、更加热爱如庇护所般的这座城市,乐观豁达、开放包容的性格更加彰现,在产业发展、文化交往和消费方面也更加国际化、时尚化。
奎星楼街 创意周 2014.10.04
小通巷 创意周 2014.10.04
近年来,社区更新、街道生活日益活跃,尤其以少城片区的奎星楼街、小通巷和泡桐树街,磨子桥片区的银杏路为盛,社区和街道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政府和民间共同推动城市文化生活和国际交往成为社会共识。在灾后救援阶段强化的友爱互助和公民意识为城市和社区的邻里守望打下了基础。
成都 西村 2014.12.21
运动 多元参与 2015.06.08
民间主导的奎星楼街明堂创意工作区和创意周已成为城市名片,成都西村所代表的成都大院生活方式得到国际国内认同,太古里商业街区的成功显示成都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地域传统和国际时尚的融合,麓湖項目则正在创造让世界学习的范例。
磨子桥街头活动 2015.10.02
从传统中走出来 2014.10.12
在麓湖我看到了一场精彩的非洲鼓团演出,领舞的小姑娘让我联想到成都出土的汉代说唱俑的神态,那种怡然自得、古朴飘逸正体现了当代成都人的气质。
麓湖说唱 2015.05.22
成都西侧的龙门山断裂带正处在活跃期,我们就是要在它的旁边建造伟大的城市,并精彩地生活着!
何兵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分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影像学术委员会委员
*文章来源:城市影像与城市文化
论文征集
“中规院杯”第9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论文奖(第十五届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征文,6月30日截止